餐厨垃圾堆肥 坚持十年有余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14 15:05:26 / 人气:
在刘长华看来,垃圾分类既用不上尖端科技,也算不上高难度,每个人都能做,难的是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监管、服务、利益平衡,缺一不可。”他说。来看看这位环保人士是如何看待垃圾分类的吧。
实地调查减少塑料袋使用
在关注环保问题这条路上,刘长华已“跋涉”了近十年。2010年,刘长华已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成员。在一次调查广州珠江污染源的工作中,刘长华清晰地认识到了广州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这一次的经历让刘长华认识到,自己必须去做点什么。
2016年,刘长华和关注环境问题的朋友们一起创办了广州市天河区绿色城乡生态社区发展中心,关注生活垃圾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等问题。
广州限塑令颁布已有十年,刘长华发现,落实情况堪忧。“有圈子里的朋友倡议组成一个联合小组,致力于减少塑料袋使用。” 刘长华当时立刻加入了联合小组。
当前大多市场中的摊位都设置了塑料袋明码标价的牌子,但实际是否收费却并不清晰明了。为了弄清情况,联合小组通过志愿者实地查看,与摊主交流,最终累积了相关数据。
深入社区推广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刘长华关注的一个重要环保主题。他明白,要做好垃圾分类,首先得从分类的主体——居民入手。
于是,刘长华和志愿者开始深入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一开始,他们通过“家访”,上门教居民如何识别四种类别的垃圾。此外,刘长华还表示:“可回收垃圾占生活垃圾的20%~30%,所以这类垃圾的分类回收很重要。”他们就每周到社区设点回收。
一开始参与这个活动的居民寥寥无几。随后他想到了一个点子,通过与机构合作,现场称量可回收垃圾,兑换礼品的方式,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呢。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从2017年开始做可回收物回收,直到2018年都没有进展,而改变了方式后参与人数爆发了。” 刘长华笑道,“许多家庭都很主动,一般有20到30个家庭参与,有时候有近40个家庭。”
他认为,推广垃圾分类,要让居民“有利可图”,或是通过一些垃圾分类的智能设备,比如互联网+设备吸引居民,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刘长华将此总结为“利益平衡”。
达人妙招
楼顶种菜 垃圾堆肥
谈到生活垃圾分类,刘长华是一个先行者。
从2008年开始,刘长华开始尝试用家中的餐厨垃圾堆肥。他在楼顶开辟了一个菜园,将一个废旧的冰箱做成堆肥箱。“家中每两天生产一桶餐厨垃圾,都不需要塑料袋装,直接拿去堆肥。” 刘长华表示。
除了餐厨垃圾,刘长华与家人对其他几类垃圾也进行严格分类。家中孩子已经对垃圾分类相当熟悉。
喝完的牛奶盒洗干净,压扁,吸管与牛奶盒分开……刘长华表示孩子已经习惯了“精细化”的分类,“有时候同学们来家里玩,我小孩会提醒他们垃圾怎么分类丢。”
刘长华说,他想倡导更多像他这样有条件自家堆肥的人减少餐厨垃圾的投放。“或许这样就可以做到餐厨垃圾不出社区,不出街道,减少花费在垃圾运输上的人力物力。”
就如刘长华所说的,垃圾分类并不难,它用不上尖端科技,也算不上高难度,只要形成习惯,每一个人都能做。为了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刘长华希望去更多的社区做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消费升级,瑞士NOVIS抢占中国高端厨具市场09-08
- 山东设计了一种商品房,“没有厨房的商品房”,你知道他们咋吃饭吗?08-24
- 粮食产业经济第二年:加快实施五优联动 大粮仓将变大厨房08-23
- 防爆抗摔的玻璃罐,厨房里的一切都能装!08-22
- 记者手记:“中国厨房”征服泰国大学生的味蕾08-21
- 亚运会运动员村厨房设备“宁波制造”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