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从“保饭碗”到“兴厨房”
编辑:admin 日期:2018-11-12 09:48:20 / 人气:
由“不足温饱”到“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世界餐桌”,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多地盛进了河南生产的优质粮。
亲历者说
河南省建设高标准粮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献军:
建设高标准粮田夯实“中原粮仓”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始终牢记政治责任,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作为基本政治责任不动摇,着力打造河南粮食生产的王牌和优势,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12年,河南省专门下发《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13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稳妥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河南省制定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投在方里面”的要求和“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加强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连片开发,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特别是河南省积极推进高标准粮田立法工作,2015年10月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并探索建立配套的管护机制,实现高标准粮田的依法规划、建设和管护。
为实现高标准粮田精准管理,2016年,河南省又专门开发了高标准粮田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方”建设信息上图入库,并及时更新建设信息,实现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的精准管理。
经过近几年建设,河南省分三批选择21个产粮大县,开展省级示范点建设,完善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条件,形成全省高标准粮田示范点“米”字形布局,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今年8月底,河南省累计投入资金682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097万亩,提升建设高标准粮田147万亩,完成全部规划任务的95.7%。今年1~8月,河南省累计整合涉农资金41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345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粮田198万亩,完成投资25亿元;提升建设高标准粮田147万亩,完成投资16亿元。
目前,河南省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内,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玉米、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实现吨粮标准,为河南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研究者说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郭天财:
让国人饭碗中装更多河南优质粮
我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有幸多次陪同中央领导人在麦田视察指导农业生产,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河南粮食生产的重视与关心。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指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牢压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河南粮食生产连续跨上3000万吨、4000万吨、5000万吨和6000万吨4个大的台阶,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1/10的粮食,其中,小麦占1/4强,养活了1/13的人口,每年还外调400亿斤商品粮及其加工制品,是我国5个重要商品粮调出省份之一。除粮食生产外,河南的油料、蔬菜、食用菌总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畜牧业产值居全国首位,其中肉、蛋、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和第四位,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90%以上的半成品均产自河南。
目前,科技对粮食生产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河南省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水平名列全国前茅,全省农业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4项,居全国前列,其中3个小麦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8%。创造了小麦平均亩产821.7公斤、杂交水稻千亩连片平均亩产902公斤、玉米平均亩产1013公斤的高产纪录。
2016年以来,河南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布局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的种养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着力推进河南省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小麦方面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生产,今年8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到88.1%,订单价格普遍比市场价高10%左右,基本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我经常下乡与农民打交道,深切感受到农民对丰收和对农业科技的期盼。随着农产品供应极大丰富,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还要吃得营养、健康、绿色、安全。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一定得保住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更多河南农民生产的优质粮。
实践者说
商水县天华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
种粮也能鼓起咱农民“腰包”
作为20世纪70年代人,我从记事起吃的都是杂面窝窝,能吃上白面馍成为我从事农业的最初梦想。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一家承包4亩多地,小麦亩产突破300公斤,吃上“白面馍”成为现实。2009年6月6日,我与26名农户发起成立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章程、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制度,发展规模化种植。
如今,在商水农村,留守在家的多是一些老人、儿童及妇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突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合作社于2010年提出了“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试着搞起了“土地托管”服务,对不愿意流转的土地,收取一些费用,提供耕种、日常管理、收获等服务,土地收成全部归农户,从而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开展土地托管,刚开始很多农户不理解,害怕上当受骗。我天天去做农户工作,并且向他们承诺:先不收托管费,等粮食打下来再收,如果没有其他农户产量高,就不收任何费用,并包赔产量损失。
面对这样的压力和风险,我不敢掉以轻心,用心经营,在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帮助下,2011年迎来了丰收,小麦亩产量比其他农户高出54公斤。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得到了农户认可,同时也坚定了我大干合作社的决心。
2015年,我联合周口市28家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周口市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以个体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运行模式。
在政府惠农政策支持下,联合社如今拥有农机600多台套,建起标准化仓库、大型烘干设施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现在,合作社土地托管迎来了新机遇,种子、机耕、病虫害防治上有了补贴,为促进整村土地托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18年,合作社开始整村推进土地托管,涉及4个乡镇10个行政村托管面积2.3万多亩。
土地整村托管,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稳定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种地也能鼓起咱农民“腰包”。
粮食生产大事记
2005年——河南率先在全国提前一年免除了农业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2009年——《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
2012年——河南省制定下发《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规划到2020年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13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5年——河南省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并探索建立配套的管护机制,实现高标准粮田的依法规划、建设和管护
2016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省提出“四优四化”,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在自然灾害和结构调整等双重因素影响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89.32亿斤,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00万亩
2017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到1194.64亿斤,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特别是夏粮总产及亩产均创历史新高,对全国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9.6%
责任编辑:王礼杰